RFID标准体系的内容包括哪些?
RFID标准体系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(1)技术标准。主要包括接口和通信技术,如空中接口、防碰撞方法、中间件技术和传输协议等。例如,ISO 18000定义了询问者与标签之间在不同频率上的空中接口,PC Gen2定义了频率在860~960 MHz的空中接口标准。
(2)数据内容标准。主要指数据结构、编码格式和数据安全等相关内容。ISO/IEC 15961、ISO/IEC 15962与ISO/IEC 15963标准规定了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协议,它们独立于ISO 18000系列空中接口通信协议。
(3)性能标准。狭义的RFID系统是指由承载了唯一编码的RFID标签通过天线与读写器实现通信,因此RFID标签、读写器和天线就构成了完成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的有机整体。要实现系统的目标功能,系统各部分之间必须满足一致性要求,从而实现不同厂家生产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。因此,SC31 WG3制定了性能测试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标准,并作为RFID测试工作的基础。
ISO/IEC 18046定义了RFID设备的性能检测方法,包括对标签参数、速度、标签阵列、方向、单标签检测及多标签检测等标签性能的检测方法,以及对读取距离、读取率、单标签和多标签读取等读写器性能的检测方法。
ISO/IEC 18047定义了RFID设备的一致性测试方法,也称为空中接口通信协议测试方法。与ISO 18000系列标准相对应,ISO/IEC 18047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。
ISO/IEC 18047-2:125~134 kHz,对应ISO 18000-2。
ISO/IEC 18047-3:13.56 MHz,对应ISO 18000-3。
ISO/IEC 18047-4:2.45 GHz,对应ISO 18000-4。
ISO/IEC 18047-6:860~960 MHz,对应ISO 18000-6。
ISO/IEC 18047-7:433 MHz,对应ISO 18000-7。
(4)应用标准。RFID涉及了众多的具体应用,各种不同的应用涉及不同的行业,因此标准还需要涉及有关行业的规范,典型标准包括有
ISO 10374:货运集装箱标准(自动识别)。
ISO 18185:货运集装箱的电子封条的射频通信协议。
ISO 11784:动物的射频识别—编码结构。
ISO 11785:动物的射频识别—技术准则。
ISO 14223—1:动物的射频识别—高级标签第一部分的空中接口。
ANSI MH 10.8.4:可回收容器的RFID标准。
AIAGB—11:轮胎电子标签标准(汽车工业性动组)。
ISO 122/104 JWG:RFID的供应链应用。